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AG百家乐游戏|“我是为你好”|中国父母的金句,你说过吗?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7:27    次浏览

1、重阳节,带着娃,吃着螃蟹,刷着微博,突然发现张靓颖一家的事已经占领了各种热搜,风头之高,几乎超过了前两月的王宝强离婚事件。这就像国产电影,当一部大烂片(包括但不限于《*囧》、《小时代》)的票房创造了N亿的记录,你一边想“这么烂的电影也能有这么高的票房?”一边估摸“应该不可能更高了吧?”结果刚过一两月,现实就告诉你,你的想象力太有限了。这件事情简单说起来是这样的:前两日,媒体报道张靓颖与其相恋多年的男友冯轲将于11月举行婚礼。本来这就是个八卦小热闻,半天就会被别的事盖过去。结果张靓颖母亲出了大招:发表公开信炮轰冯轲,其不满主要是以下三点:女儿结婚竟然是通过媒体得知;冯轲在钱财上对张靓颖有图谋;冯轲与张靓颖交往之初隐瞒婚姻状态。非粉非黑,我虽然没有专门关注过张靓颖,但也曾在微博上偶尔看到了去年发生的那次堪称尴尬癌克星的事件:张靓颖在演唱会中忽然对冯轲表白,直言“我不想一个人过了,你要娶我就上台!”这本是标准偶像剧的套路,然而我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局。整整一分钟,竟然没人上来。光是看视频,已经觉得气氛让人窒息,真不敢想象在崇尚“男主动女矜持”传统的中国,且又是作为公众人物的当事人张靓颖,当时有何心得,最悲凉的是即使满心失望,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境况下也不可能表露分毫。而后来冯轲上来以后,并不是郎情妾意的场面,而像是迫于压力勉强表态。这一事件过后,大家纷纷表示不看好张靓颖的这段恋情。其后,吃瓜群众们八出了更多所谓的“黑历史”,诸如二人定情时冯轲的婚姻状态存疑、冯轲不让张靓颖公开这段感情,无不指向这段感情中,二人情感天平的不平衡。鉴于这一背景,张靓颖母亲的发难似乎颇有理据。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其他当事人并没有保持沉默,公开信发出次日,冯轲和张靓颖相继作了回应。至此,此事的关注度再创新高。2、这正是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吧,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对于这场热闹,网上看客们发出的最受支持的一种声音是这样的: 这种声音就是周杰伦(其实我是喜欢周杰伦的)的那首妈宝专属歌曲:听妈妈的话。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呢?因为“她是为你好”。注意!金句出现了——她(我)是为你好。每个在中国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曾经受过这句话的“洗礼”。这句话有可能来自老师、长辈、朋友、同事,但能带来最大暴击的,是来自父母所说的“我是为你好。” 张靓颖妈妈的公开信里面有这么一段: 作为母亲,我真的不能看着我的女儿以后悔恨交加,哪怕女儿可能因此记恨我,“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其实我想说:阿姨,这首诗真的不是这么用的好吗,这是写儿女对父母不能尽责的愧疚的,而张靓颖已经比别人能干太多、给你尽了太多的孝了吧。)我还是相信有一天她可以明白我的用心,大家也会明白我的一片苦心的。谢谢。 这一段真是怎么使用“我是为你好”这句话的标准范本。《奇葩说》第三季有一集的辩题就是:“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是不是扯。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辩题时,我就觉得这歌辩题是有特指语境的:特指亲子关系之中父母对儿女说“我是为你好”。但《奇葩说》作为一个意图改变社会的节目,在持有先锋的态度的同时,还是顾虑社会的保守语境,某些时候不会把矛头指向挑得太明晰,所以既把人物隐去,又换用了“扯”这个相对温和的词。其实它真正想说的恐怕是,“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是不是bullshit。在这场辩论之中,肖骁说: “我是为你好”很容易透露出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不舒服。而且,在你出问题的时候,对方一定会说:“你看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这是一个combo。 我想补充说,这个combo里面还有另外一句话:你别不相信,以后你就懂了。这些话对我们这一代人可谓耳熟能详,从童年到成年,它一定在各个场合出现过。出现的原因,无外乎你的选择与说这句话的人的预期不一样,ta们出于情感、出于关怀、出于自身的不成熟、甚至出于不自知的控制欲,不知不觉将“我希望你这么做”替换为道德上更安全也更有胁迫力的“我是为你好”。而当说这句话的人是父母的时候,配合上社会接受度极高的孝道“文化”,简直让人无法反驳。不是道理上无法反驳,而是为了家庭合睦社会形象生命安全,最好闭嘴为妙。3、然而问题是:父母真的有权力以“我是为你好”之名指点乃至干涉子女的一切吗?成为父母,本是一件出于动物性和人性,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偏偏,父母的身份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和“崇高”有关的涵义。然而看看身边的社会新闻,会发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或者扯着嗓子讴歌父母的伟大实在是荒诞。有在街头被父母随意打骂的孩子,有因为性别一出生就被父母忽略甚至嫌弃的孩子,有被父母个人的欲望寄托失去了完全的自我和人生的孩子,有永远在父母的翼护和意志之下不敢有自己的灵魂的孩子。只要这些孩子依然存在,我就始终觉得,那些对父母的讴歌只是为了让他们行使为父母的无上特权的张本罢了。亲子之爱,本应是始于亲密,终于距离的爱;本应是始终无条件,始终有自知的爱;本应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爱。我无比爱你,所以我应该在你一无所知的童年时代密切陪伴,在你懵懂莽撞的少年时代默默护航,在你成熟独立的青年时代慢慢退却。退却当然是难的,因为我们曾那么亲密。可是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 不必追 。 正因为退却的艰难,这场从亲密到分离的爱才如此动人。可是在现实之中,多少父母假感情之名,行控制之实!子女的不服从,会赢来他们的控诉乃至毁灭欲;子女如若服从了,他们却无法为其极有可能因此失败的人生负责。纪伯伦的《先知》曾有一首论孩子的诗,名为论儿女,其实是论为人父母之道:于是一个怀中抱着孩子的妇人说:请给我们谈孩子。他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全诗不短,但一字不可删。不唯文字优美、见识超拔,而且简直像是专为张靓颖母亲量身定做。儿女的生命来自于父母,但这并不表明他们的意志、生活、选择以及灵魂也属于父母。恰相反,适时的独立反而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加丰盛的灵魂。睿智的父母能做到并乐见于此,可愚钝的父母却将此视若蛇蝎。正如伊坂幸太郎所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4、回到张靓颖这件事上面。和很多人的判断相近,我也确实觉得,张冯二人的感情,明显是张靓颖在意得更多,付出得更多,这是从眼神就能看出来的事。至于钱财,股份,疑似出轨,连当事人都否认了,何必假关心真八卦,操心那么多,无非是暴露自己的世俗无聊罢了。何况,男人爱女人,必须要用把所有财产贡献出来才能证明吗?(最新的发展是,冯轲确实表明将把所有的财产转至张靓颖名下。)一边要求男女平权,一边又想要做以爱为理由就能获得丈夫钱财的人,再把这种想法投射到不相干的名人身上,这不是赤裸裸的言语和网络暴力吗?爱情之中,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二人之间并不平衡。如法国电影《芳芳》所表现的,爱情往往是你追我退,你来我往。纵使张冯二人的爱情不平衡,这并不妨碍张靓颖觉得自己的是幸福的,也并没有抹煞她看冯轲时眼睛里闪耀的光。非要冯轲爱张靓颖更多,这爱才是爱吗?另外,以钱来衡量爱,并非总是错误,有时候也许还能得到精准的结果。可是我不能同意网络上说张靓颖是冯轲的摇钱树的说法。人的际遇万分微妙,其神秘莫测的程度不会低于蝴蝶效应,若是没有冯轲的经营和包装,张靓颖不一定能有今日的知名度。十几年下来,他们算是互相成就。而如今,两个成年人的钱财分配、生活状况、感情关系要公布到网上,供于万千网民的瓜子花生桌前,被议论、被非议、被揣测,且无论怎么剖白都会收获漫天讽刺,二人何辜,何至于此?其实,张靓颖作为单亲家庭中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的孩子,对冯轲这种在事业上能够指点方向的如父如兄的异性产生深刻的爱慕之情,从心理学上来说,完全可以理解。而且,在这场其母视为“火坑”的爱情中,她已经沉醉了十几年,幸福还是不幸,难道她本人不是最有资格言说的吗?就算他日张母担心的最“可怕”的情形发生,不外是分手离婚。张靓颖不是第二个王宝强,也不需要网民用伪装成善意的暴力为她的生活做主。甚至我觉得,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她,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缺爱”的。冯轲和冯轲的爱未必完美,但也许满足了她的想象。曾经的情感缺失和爱情本身那种致命的诱惑,让她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悲壮。纵观她的十年情路,纵然不少人替她不值,但她始终无畏,这难道不是极可敬的事情吗?(虽然未必极聪明。)5、再说到这件事中的始作俑者张靓颖的母亲,她的做法实在令我无语。试想,若是作为普通人的你交到了一个跟父母期望不一样的男(女)朋友,父母痛心疾首反复规劝,而你矢志不移,坚持跟对方在一起。在你下定决心要破除阻力跟对方结婚只是,你的父母终于放了大招:发表公开信,将之寄给你的亲戚、领导、同事、朋友、老师、同学、居委会主任、菜场大妈、前男(女)友、对方父母……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形,你就算不和父母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至少也会觉得伤痛和心寒吧?毕竟,做出这种背后捅刀子的事的人,是你希望能够永远站在你这一边的父母啊!这样的事,完全不给你留一丝尊严,把你当成没断奶的娃给你裹上尿不湿,并且对大家说“不好意思这孩子拉的粑粑还需要我这当妈的来收拾,来,把裤子脱了!”再补上一句:我这是为她好!以后她就懂了。简直是被万箭穿心还无法反驳。其实反驳的话有千千万万,可是张靓颖不能在这个网民素质和思考能力普遍不及格的环境之中说,否则她作为公众人物将万劫不复。我不禁设想张靓颖母亲这样做让她将可能承受的种种后果:假设张靓颖不妥协,依照原计划与冯轲结婚。婚礼上有多少尴尬?报道中有多少看客心理?一场本来应该欢悦难忘的仪式,怎么都尴尬奇怪了起来。如果张靓颖婚姻幸福还好。要是婚姻不幸,金句又可以派上用场了:我早跟你说了吧!可是,幸与不幸,不是成年人的生活中本来随时会出现和能够且必须承担的吗?假设张靓颖因此与冯轲分手(当然我认为她不会这么做),她将如何自处?公众将如何看待她?一个唯唯诺诺于母命的人,真的还能作为明星和偶像赢得喜爱吗?还能作为人赢得尊重吗?还能作为独立的个体赢得自由的爱吗?答案不言而喻。张靓颖与冯轲结婚之后,冯轲如何对待自己的岳母?侍奉如故,算是圣人,凡人做不到。不恭敬或者不来往又让张靓颖更为难,且落人口实,让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未卜先知,开了天眼。冯轲的亲友又如何与张家人相处呢?这么看来,张母的公开信不仅达不到她所想要的目的,反而把张靓颖和自己推入了深渊。何谓她所担心的最坏的结局?在我看来,冯轲出轨抛弃张靓颖都不算最坏的结局,但她却凭一封公开信,把结局成功弄到最坏。6、闲话已经说得太多。最后,我想引用张靓颖在10月9日发布会上的话: 我很喜欢我的人生,因为它很丰富。 我觉得好的不好的都要面对、迎接、拥抱。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我有无限的坚持和耐心去面对。 我不是她的歌迷,没买过专辑,没听过演唱会,没专门了解过她的任何经历。但是这段话让我觉得,她过的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值得我花一个晚上写一些并没有什么文采的文字。一个喜欢自己人生、并能为所有的可能买单的人,真的不需要任何人对她说“这样做吧,我是为你好”。愿每个人都能拥有追求天堂和跳火坑的自由。因为在这世上,你之火坑,我之天堂,人之砒霜,我之蜜糖。生命各不相同,幸与不幸,永远不能被定义。-------------知乎作者:聂飞琼微信搜索:亲子猫和孩子行知天下!